源達跨境專注中日跨境電商熱點解讀,商機挖掘,解讀最新電商平臺政策和日本海關政策,分享清關經驗和案例,成為中國賣家拓展日本市場的加油站。
固稅包清關的物流路線又開始大力推出了?
隨著10月1日起,日本海關即將實施的ACP改革,疊加之前已經落地的JCT稅號政策,很多物流服務商都暫時停止了收貨,主要是FBA頭程。原因無非是,日本海關對ACP的執(zhí)行力度到底有是什么程度?沒人知道,也沒人愿意去摸這個老虎的屁股。最正確的做法就是“寧可不犯錯,絕不去試錯”。試錯就有成本,可能被海關盯上,或者被罰款什么的。
如今,10月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了。
從目前部分清關公司得到的反饋是:
ACP清關的執(zhí)行力度還是比較嚴格的,但是一般貿易的查驗可能稍微松一點。估計日本海關在新政實施初期,也把精力主要放在ACP的合規(guī)清關審查上。至于空運小包,比之前稍微嚴格了一點,但基本是自查為主,海關方面沒什么特別大的變化。
于是乎,很多人吃下了“定心丸”!
最近一周,各大物流公司的銷售又開始鋪天蓋地的推出各類固稅雙包路線了。這些物流服務,有幾個特點:
1、海運為主;
2、固稅繳納大致在35%左右;
3、時效基本有一定保障;
4、基本要求不貼外標,但可以貼內標。
所謂固稅,所有雙包,我們給大家解釋一下:
固稅,顧名思義,指的是按照逆算法的方式來清關,但是只繳納固定的銷售價格一定比例的消費稅。我們都知道——按照日本海關和稅務的要求,正常的電商貨物,按照逆算法,是要繳納銷售價格的60%~70%左右的關稅和消費稅。
但是,有些物流公司會跟你說:只需要按照銷售價格的35%甚至15%來繳納稅費,你是不是很開心?因為省了至少好幾個點的利潤嘛。
雙包路線,則指的是“包稅包清關”,包稅大部分說的就是前面的固稅概念,包清關是指你按照這個比例來繳納稅費,也保證給你清關出來,清不出來或者被海關查到要補交稅費的情況下,物流公司會兜底。
另外,在中日物流行業(yè),還有一種極端的操作方法,就是稅費和清關都完全由物流公司來兜底,這是極端情況下的“包稅路線”。這種模式,比較適合一些貴重物品或者無法通過正常渠道進入日本的商品,當然,物流價格也就高很多很多了。
很顯然,雙包也好,固稅也好,其實都是一個意思——以遠低于海關正常繳納稅費的比例,來保證賣家的貨物可以在日本清關并入倉開始銷售。
那么,這些操作都是怎么實現(xiàn)的呢?
中國賣家的貨物,要進入日本,一般有以下幾種清關方式:
一是,委托ACP(海關事務代理人)來辦理清關。這種模式下,基本是逆算法的流程來申報清關就好。如果這里面有些不合規(guī)的操作,ACP這個角色是要承擔責任的,甚至被海關處罰,所以大部分日本的ACP公司不大愿意去違規(guī)操作。
二是,用日本公司名義進行一般貿易清關,也就是所謂的IOR模式。這是大部分傳統(tǒng)貿易在日本清關時的操作方式,要提供發(fā)票、裝箱單、提單、合同等。
第三種是從海關新政延申出來的電商清關模式,也就是客戶以銷售渠道名義進行進口清關。這個模式,在目前的情況來看,海關內部也沒有完全一致的操作細則,也是后面我們提到那一系列操作里最有空間的,所以,目前還是有空子可鉆。
我們舉個例子,在第三種模式里,這個受托者的定義,就存在一定的分歧。比如說,銷售平臺是否也可以作為委托販賣渠道進行使用呢?也就是說,是否可以用銷售平臺名義進行進口清關呢?
按照道理來說,亞馬遜日本就是個銷售平臺,逆算法的底層邏輯就是:通過這些B2C零售平臺進行販賣的貨物,都屬于逆算法繳稅范疇。并且計算出平臺傭金+物流成本大概占比30%多,所以要按照65%左右來繳納關稅消費稅 。
那么,我們可以自己搭建一個B2C的零售平臺,只要海關認可,理論上來說,是否也可以作為銷售平臺名義進行清關呢?
日本海關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,懵了,這可是規(guī)則的盲區(qū)啊。這個時候日本人完全按章辦事的優(yōu)點和缺點都暴露出來了——既然你說的好像也有道理,那就按照亞馬遜同理的方式來進行清關吧。
于是,物流公司秒懂,具體怎么操作已經無需多言了吧。
據(jù)小編的了解,目前,物流公司在操作固稅路線的時候,基本是按照一般貿易來申報的,當然,這個比例是有一定的控制空間。
1、找一堆日本公司來做名義進口商;
2、物流公司自己的亞馬遜店鋪做低鏈接價格來申報;
3、按照銷售平臺中間方名義做高成本來降低申報比例;
4、轉成小包模式來清關并需保稅倉配合;
2025-05-23
2025-05-23
2025-05-23
2025-05-23
2025-05-23
2025-05-23
2023-02-15 1
2023-02-14 1
2023-02-13 1
2023-01-30 1
2023-01-30 1